闽侨网4月27日(记者 兰楚文)厦门市,别称鹭岛,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乡。这里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作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还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4月22日,福建省侨办“走进侨乡、走进侨企、走进侨园”美丽侨乡行采风团跟随省侨办领导来到美丽侨乡厦门,品味鹭岛的万种风情,探寻侨乡的发展变化。
扎根厦门 坐拥良好发展环境
在轻松愉快的访谈氛围中,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光伟带我们走近了厦门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研究室内,科技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整齐有序的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忙碌而谨慎的行走其间。步入公司位于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厂区的人,都会忍不住压低声音,放慢脚步,细细感受属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采。据章光伟介绍,麦克奥迪公司成立于1983年,1988年香港协励行有限公司承包了厦门光学仪器厂,1991年合资经营厦门麦克奥迪光学仪器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在显微镜行业里,麦克奥迪虽只是个20余岁的“小伙”, 但却已跻身为全球显微镜产业五大知名品牌之一,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程,成为了集软件、电子、光学、机械、工业设计于一身,专业从事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镜、数码显微图像系统的研发与生产的跨国企业集团。
“厦门是我们集团的成本中心、进出口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招商基地和出口基地。”章光伟说之所以会选址厦门作为集团总部,除了因为公司总裁杨泽声想回报家乡之外,当地政府良好的服务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政府不支持,这个企业是没法发展起来的”,他表示,厦门市政府和各级侨办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1996年麦克奥迪集团扩建时,政府帮助企业落实了土地;在引进人才上,政府主动提供方便、快捷办理手续的服务;在筹建研发中心等项目时,政府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章光伟还说,麦克奥迪与侨办的关系很好“侨办是侨企的一条‘路子’,如果企业遇到了问题就会去找侨办。”
同样因为感受到厦门政府“极强的服务意识”,而选择落户厦门的还有香港籍华侨、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铭锋。他表示,作为经济特区,厦门在科研、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都位列福建前端,很有吸引力。再加上厦门政府、思明区政府对其长期的跟踪和关心,真诚的态度让他扎根于此。由姚铭锋创建的厦门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分子诊断和配套仪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高端医学诊断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2014年,总投资6亿、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泰普集团生物科学园一期工程在厦门市环东海域思明工业园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华东地区乃至亚洲最大的分子诊断试剂及其配套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其公司也成为了思明区的纳税大户。同年,姚铭锋因积极为厦门引进技术,促进厦门高新技术发展贡献突出,获授厦门荣誉市民。
姚铭锋说,生物医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事。用闽南人的话说,这是一件积德的事”,因为医疗技术进步最大的作用是惠民、利民。
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竹坝华侨农场
平坦宽阔的马路通向农场深处,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和蓬勃生长的农田作物环绕着南洋风情建筑……这里居住着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从印尼、越南、缅甸、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8个国家归来的华侨。1972年和2002年,又安置了来自南安山美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的移民。9个国家的语言和风情在这里交汇,这个地方就像个“小联合国”。
这就是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竹坝华侨农场,也被称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竹坝南洋风情休闲度假区。目前,现有人口2426人,其中归侨侨眷1200多人。谁曾想到,如今“世外桃园”般的竹坝,过去却是荒山野岭。已经在竹坝农场住了近40年的越南归侨杨英告诉记者,最初回国时候,他们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家里的几件电器摆设都是亲戚朋友从国外捎带回来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们认定了竹坝就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就是竹坝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了崭新的家园。“现在生活好多了。”60多岁的杨英在不经意中透露着她的满足、幸福。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移居海外,但她却舍不得竹坝这方山青水秀的热土,离不开竹坝淳朴憨厚的邻里朋友。
第一代竹坝“创业者”,如今不少已是白发苍苍,侨民的第二代已然成为了农场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更加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决心在各级政府、侨办部门的带领下,利用竹坝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开发农业观光、休闲渡假、异国风情展示等旅游业,让竹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禤达明的爷爷出生在越南,他家大部分亲戚移居海外,但身为越南归侨的他,却选择了留在竹坝。禤达明说,过去他总盼着家里的亲戚能回到竹坝给他“发红包”,但现在,亲戚们回到竹坝时,他会买好各种特产让他们带回去。“我在这的日子比他们(在海外)好多了!”禤达明语气中带着兴奋和自豪,他表示,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上亿元,用于旅游规划、水利、电力、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农场内,中小学、托儿所、幼儿院、自来水厂等文教卫生设施齐全。在各级政府和侨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的“侨居造福工程”更是让2400多位竹坝人能一边享受着舒适住居,一边感受着怡然的田园风光。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补,要让在竹坝生活的归侨没有后顾之忧。”农场副场长李德发告诉记者,目前全场职工均享有社保、医保。此外,农场办理农村居民及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已达820人,参保率99%。在农场工作多年的李德发对于农场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如数家珍,在他眼中,竹坝的归侨们有着勤劳肯干的好传统,新老归侨共同编织了竹坝创业史,他们让如今的竹坝,不仅是归侨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更是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厦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百利种苗公司、华侨酿酒厂、芳都果园、意丰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以南洋文化为主导、风貌建筑为载体、美食为特色、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的竹坝旅游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服务侨企:雷声大 雨点也大
目前,厦门拥有35万海外华侨华人,约85%-90%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以老侨居多。他们的经济实力雄厚,且对家乡感情深、贡献大。截止2010年底,厦门市参加年检的侨资企业近1500家,分别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占当年全市年检外资企业4成,总投资额106.7亿美元。
“大家都知道,厦门有个‘华侨旗帜’陈嘉庚,我们的华侨是有着传统精神的。”厦门市外侨办副主任邵育秦在谈到厦门侨胞时这样说,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进驻厦门的外资企业就是侨资,每逢厦门经济建设、外部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华侨华人冲破阻力,带头来厦门投资发展。海外侨胞们秉承了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厦门投资各类重点项目,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慷慨捐资社会公益事业,为厦门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牵线搭桥。可以说,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海外侨胞对家乡的热爱和奉献。“所以我们要记住华侨对家乡的贡献,要关心侨胞,服务好侨企。”
邵育秦对省侨办开展的服务侨胞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八项行动”赞不绝口。他说,“八项行动是雷声大,雨点也大”,服务企业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去年“侨经结合行动”邀请50多家侨资企业参加的“2014年福建省稳定外贸增长政策——侨资企业专题报告会”,还是今年1月“内外架桥行动”组织的70多位侨商参加的“海外侨商厦门行”,都让更多的海外侨商参与到了加快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中;今年3月在厦举行的“海外青年侨商与厦门自贸区建设”主题沙龙活动及“欧洲侨商自贸区行”活动,侨办更是主动出击,有力推动了海外侨商参与到厦门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厦门翔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佳锻也表示:“‘八项行动’涵盖了侨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很有针对性。要是能把‘八项行动’全都做好,也就真正做好了侨务工作,服务好了侨胞,服务好了大局。”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作为重要枢纽城市的厦门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揭牌,更让作为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又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改革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美丽的厦门也将紧抓难得的机遇,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聚集侨心侨智侨力,绘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