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提供降血糖医药原料合作项目
所属分类:其它分类
浏览:3724
产地:
型号:
国源项目介绍――天然纯蚕粉
一.研究背景
早有《本草纲目》等中国传统中医药典籍记栽,蚕蛹、蚕蛾、僵蚕、蚕丝、蚕黄、蚕砂、蚕蜕均能入药,利用蚕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中国,中医药典利用有僵病的家蚕—“僵蚕”治疗中风病症;
越南,以5龄家蚕与蜂蜜、桑叶熬药治疗小儿免疫低下症;
1989年,日本科学家Atsushi发现了蚕中类胰岛素多肽物质并公布了其基因序列,提示其降糖作用;
1995年,日本科学家Yoshiaki发现了蚕中抗细菌的抗菌肽;
1996年,美国科学家Paul T Brey发现了蚕中能与革兰氏阴性菌结合的细菌结合蛋白;
1997年,日本科学家Akira公布了蚕中类胰岛素多肽物质在蚕中起到降低糖储存的作用;
1997年,韩国科学家Kang Sun Ryu报道了家蚕冻干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1997年,日本科学家Morishima发现了受免疫刺激后产生应答的蚕体免疫基因;
2000年,韩国科学家Won Jong Rhee发现了蚕淋巴细胞对于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起保护作用;
2000年,瑞典科学家Kenichi公布了蚕中发现的几丁质酶基因和其作用机理;
2001年,日本科学家Koganesawa公布了家蚕中的溶菌酶基因并在酵母中表达;
2001年,日本科学家Tsugawa公布了家蚕中海藻糖酶的抑制剂;
2001年,中国科学家桂仲争,庄大恒等报道了全蚕粉降血糖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
由此可见,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蚕的研究日趋深入化,其中报道的有关蚕体内蛋白多肽对于抗菌,提高免疫力和调节糖代谢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尤以发现了大量蚕体中的活性多肽,而这些多肽是很有效的糖苷酶抑制剂为主要特征。
二.作用机理
糖尿病病人在摄入含糖食物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作用,使糖代谢紊乱,血液中的糖无法迅速地被转运,造成在血液中的累积作用,从而引起高血糖症。针对糖尿病人的治疗,长期采用胰岛素疗法,目的在于提高糖向细胞的转运能力,然而,胰岛素使用的可控性一直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大问题,少量使用效果不佳,用量过大反而引起低血糖症,这也就是许多降糖药物的副作用表现。
蚕粉活性多肽的作用机理与胰岛素不同,它主要作用于肠道中,使肠道中的糖苷酶受到抑制,使糖代谢的速度下降,糖向血液中输入的速度得以控制,使血液中餐后葡萄糖峰值降低,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同时,延长了糖摄入的时间,不致引起低血糖症,是一种血糖调节剂;第三个作用是因为活性多肽物质本身经代谢成为氨基酸成份被人体吸收,进入呼吸链,成为非糖的能量来源。
通过仪器分析显示,纯蚕粉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成份,而在蛋白质组份中又以多肽含量最高。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这些小分子肽起到了调节血糖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胰岛素样肽,但其作用机理与胰岛素不同。国外学者还对这些小分子肽做了详细的分析工作,报道了这些小分子肽的基因顺序。国内的学者也对全蚕粉进行了降血糖作用效果研究,都取得了一致的结果。表明:蚕粉中的小分子肽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作用机理实际上是一种糖苷酶的抑制剂,对糖的消化和吸收起减缓作用,避免人体在进食后出现血糖高峰;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因此,不会出现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副反应。
三. 国际合作
目前,上海国源生物技术公司在完成先期的初步试验后(包括毒性试验,药效试验,及少量的人体试验),已经申请了相关的发明专利;同时,与英国AMSHA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的协议,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从事进一步从蚕粉中分离出特异性的糖苷酶的抑制剂多肽,并为将来通过基因工程的生产方式大量制备该多肽提供前期研究。本项目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并以国际流行的大病为攻克目标,市场前景可观。本项目产品可以作为食品原料出口,仅韩国每年消耗300吨纯蚕粉;也可申请保健食品。由于该产品针对糖尿病人群,市场容量非常大,仅上海就有100万糖尿病病人。
项目合作意向
销售合作和生产合作